9月23日,主题为“金融科技与银行转型”的2017秋·货币金融圆桌会议,在中国人民大学明德主楼举行,近60位国内外金融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以及金融科技实业界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上,IMI执行所长、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以下简称浙大AIF)院长贲圣林代表浙大AIF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共同发布了银行国际化指数(Bank Internationalization Index,简称BII)2017年最新成果《百舸争流——驰骋国际市场的中外资银行》。

以下为报告全文:

2016年,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各国政策不确定性加大,中国经济缓中趋稳,供给侧改革初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逐步深化。在此背景下,浙江大学互联金融研究院金融国际化工作室推出了“银行国际化系列报告”的第三期成果——《百舸争流——驰骋国际市场的中外资银行》。与前两期报告相比,本期报告的银行国际化指数(BII,Bank Internationalization Index)评分体系更加简洁,以境外资产积累、境外经营成果和全球布局等直接反映银行国际化水平的三大指标作为一级指标,用于BII评分的得出,并设置相应二级指标,在行文分析中进行详细解读。全篇报告对国际银行业的分析拓展至全球非系统重要性跨国银行,从中资银行的国际化到对标国际一流的新高度,再到放眼全球的多维度视角,希望对全球银行的国际化现状进行展现与分析,进而挖掘银行业国际发展的因缘与意义,提供合理的国际化策略。

全球银行业的国际化

本期报告选取了49家全球银行参与BII测评,既包含资产规模庞大的跨国银行、也囊括初步落子海外的中小型股份制银行,从欧美至亚非,涵盖范围广泛,BII变动也颇能展现近十年全球银行业的国际化水平波动情况。

注:图中数据为全球银行BII均值。

全球银行业BII分值近十年均在23~26间波动,自2009年金融危机影响逐渐显现并蔓延以来,国际化水平有所下降,近两年逐步回升。本报告BII分值以境外资产积累、境外经营成果、全球布局情况综合而成,欧美国家跨国银行多在20世纪80年代全球国际化浪潮澎湃之时大规模开展跨国活动,进入21世纪国际化水平趋稳,且受到近年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国际化战略有所调整或收敛;新兴经济体正蓬勃发展,银行的跨国经营正处于探索阶段,有上升趋势却也易受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而出现较大波动。两者综合,使得国际银行业的国际化水平多在中等区域徘徊并随全球经济起伏而波动。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银行国际化差异明显

参与BII评分的发达国家银行共29家,来自14个国家,发展中国家银行共20家,来自5个国家。

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市场的中外资银行表现如何?IMI携手AIF为您解密

http://m.fxlll.com/cj/18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