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关于中小银行零售转型的话题引发市场热议。就拿《央行观察》举例,有的专家说该快速转型,有的说不应该都转(地方中小银行发展应慎谈零售转型-车宁、商业银行战略管理的反思和重塑-赵建、中小银行的转型焦虑与迷惑-王礼、推开银行转型这扇窗-童文涛)。笔者看来,在中国现有的经济结构和监管格局下,中小银行或早或晚,终将走上零售转型之路。当然,这里指的零售是国际上通用大零售的概念,既包含个人银行业务,也包含小微银行业务。       一、中小银行为什么要推动零售转型?       (一)零售转型是顺应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经济决定金融,金融重心与经济机构密切相关。建国以来,无论是早期的大炼钢铁,再到后来制造业快速发展,工业一直是经济增长的引擎。银行业基于“三表”等传统信贷流程,扶持工业企业发展,并通过规模增长做大更是常用模式。然而,经历了2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国内经济正在面临“量变”到“质变”。自2010年开始,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从57.4%持续下降至37.2%,第三产业GDP占比从39%上升至58.4%。与此同时,经济增长动力从投资和出口,逐渐向消费过度。今年前三季度,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率已超过六成,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迫切需要中小金融机构转变服务重心和方式。       如果说,过去二十年,银行是要守着大中型企业来过日子。那么,面对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变化,银行业务结构必须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作为消费主体的个人和小微企业重要性必然大大提升。拓展零售业务,是中小银行在经济转型时期突围的必然选择。       (二)零售转型是应对中小银行客户服务能力短板的无奈之举。客户是商业银行赖以生存的基础,但由于中小银行在人才、产品、技术上的匮乏,特别是高附加值、高客户粘性、可以组合的产品少,除了地方政府及关联企业,普遍面临“大客户留不住、抢不来、抓不牢”的尴尬境地。对于优质大客户,中小银行的品牌认知、产品服务和定价能力远不及国有大行和股份行,虽然关系很密切,但深度合作往往有心无力。笔者10年前在基层行锻炼时,对此深有体会。别说世界500强,国内500强、1000强有几个在城商行和农商行开基本户的?有的也只是结算户那一点点存款和流贷合作而已。成长中的当地龙头企业,应该是中小银行传统的重点优质客户。然而,当龙头企业逐渐壮大,中小银行跨区渠道不足、产品单一和服务能力不足的短板缺陷将被放大,“大壮还是村里的大壮,但在北上广工作过的翠花已经不再是村里那个翠花了”。虽然当初关系好,但最终不得不面临客户流失或者合作业务量占比下降的窘境。与之相对应,中小银行熟知本地小微企业的软信息,自身决策链条精短,反应灵活高效,在小微和零售客户的竞争中,相较于大行可以更好地发挥乡土优势,施展拳脚,采用零售转型将帮助中小银行在客户竞争方面获取更大的舞台。

水中小洲为什么|为什么国内中小银行终将走上零售转型之路?

http://m.fxlll.com/cj/4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