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逐步放缓,叠加欧美经济疲软,港口集装箱和散货吞吐量增速低位下探;同时,港口产能在“四万亿”刺激之后稳步扩大,面临前期投资产能的集中释放,导致港口行业供需失衡的情况愈发严重,加剧了港口企业的竞争。       丹东港所处的辽宁沿海港口群,腹地经济下滑严重,区域内各港口地理位置接近,港口部分功能趋同,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并且在发展定位上,丹东港的竞争力不及大连港和营口港,处于相对弱势地位。       从公司层面看,       丹东港集团在经营业绩下滑的背景下,大肆举债激进扩张,使得公司现金流压力凸显。       公司实际控制人涉贿选。       综合而言,宏观经济的下滑,辽宁省投融资环境的恶化以及丹东港集团在港口行业中的非主导性定位只能说明公司在天时、地利方面均不占优,真正导致公司陷入困境的是在不利的外部环境中逆势而为,用高杠杆的运营模式激进投资扩张,对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带来不利影响。而作为民企,公司实际控制人涉及负面事件,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对于债券市场的投资者,除了要高度警惕民企的实际控制人风险,及时跟踪企业的财务状况之外,还应该关注企业的投资发展战略,从更高的视角和格局研判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投资,合理的投资需要看准外部环境发展的趋势和市场资源配置的规律,应势而谋,顺势而为;而不考虑自身局限的盲目扩张,只会变成经营的负担,耗尽企业的“家底”。       反观丹东港集团的投资战略,我们不妨将其与同为辽宁沿海港口的大连港、营口港、锦州港进行比较。在外部经济环境整体下滑的背景下,作为重要枢纽的大连港、营口港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的比值大致在1倍左右,锦州港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比值更低,而丹东港集团的在建工程在2017年9月末高达固定资产的2.22倍。在我们批判丹东港集团盲目扩张的时候,更应该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丹东港集团激进扩张的深层动机是什么?是为了扩充资本获取信贷?还是迫于地方政府的投资诉求,被逼无奈?这些都是值得债券投资人深入思考的问题。

丹东港债务违约|回顾丹东港集团债务违约的历程

http://m.fxlll.com/tzcp/3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