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这些年这几大机构的所谓“评级”,一方面当然如作者所说,在坚持专业主义精神,对一些经济体的发展做出了客观的评价;但另一方面,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在“颜色革命”盛行的时候或者进行大国博弈的时候,这些机构的专业主义往往服从于意识形态或者地缘斗争需要,对一些斗争对象做出极其负面的影响,通过催垮斗争对手的经济基础来达到自己的非正当目的。对中国而言,西方的这些拙劣表演,不仅骗不了精英层面,就连普通老百姓已经炉火纯青到了“呵呵”的地步。他们这样的表现,其深层的心理原因在于一百多年来工业和资本殖民形成的对他们以外的国家民族的超常优势感,这直接导致了他们面对新兴经济体崛起的事实的时候不愿正视或者采取驼鸟政策;而其直接的现实原因则是为了对他们在目前不景气的状态中求得一定层面的安稳而祭出一面招魂旗,让它在那儿飘着,心里总归要踏实些。对我们而言,不防“呵呵”一声,然后继续按照我们的步骤努力前行吧。他们终会发现,这个世界真的已经变了!     主权信用评级原本是非常专业的金融评估,其指数可成为其他机构在国别间投融资的指南,但是进入互联时代后,这种评级被舆论场放大了影响,产生了一些边际理解。     所以说,本性总会不由自主露出来,虚伪的面具会自己撕下,世界也看清了这些道貌岸然的“西方”面孔有多么丑陋,那些华丽的机构实际是些多么邪恶的工具。带着有色眼睛来“评级”中国,到最后可能会把评级机构自己评到太平洋去了!因为到那时谁也不会相信那些评级机构的“评级”了。

欧洲的评价|欧洲的评级 游戏又来了,网友:闲的啊!

http://m.fxlll.com/yh/16949/